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仪安装点的选择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监测目标的达成和水质管理的有效性。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数据失真、设备损坏或维护困难,浪费资源且误导决策。 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审慎的选址。核心目标是所选点位的水质状况能够真实反映目标水体的整体或特定区域的水质特征,同时兼顾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和维护的便捷性。首要考虑的是监测目标与代表性。明确安装监测仪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监测河流的出入境断面水质、评价湖泊水库的整体水质或富营养化状态、监控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追踪排污口下游的污染混合状况、评估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效果,还是工业过程水的质量控制? 目标不同,点位选择原则截然不同 例如,河流出入境断面应设置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远离支流汇入口或取排水口的区域,能代表该河段水体的平均状况;湖泊水库则需考虑在库心区、近岸敏感区(如取水口附近)、不同水深(分层监测)以及可能受入湖河流影响的区域布设,点位需能反映水体的空间差异和分层特征;水源地保护区应覆盖取水口及其上游一定距离,重点监控潜在污染风险方向;排污口下游则需在污染物充分混合均匀后的断面设置,避免在混合区导致数据剧烈波动。 水体的水文水动力条件是决定性因素 必须选择水流状况相对稳定、湍流和漩涡较少的位置。强烈的紊流不仅可能损坏探头,更会使水体成分(如溶解氧、浊度)分布不均,导致数据跳变且无法代表真实情况。理想点位应避开明显的急流、瀑布、弯道凸岸、泵站或闸门正下方等水流剧烈变化处。对于河流,优先选择河道宽阔、顺直的平缓河段,主流区而非岸边滞水区;对于湖泊水库,应避开风浪直接冲击的岸线或船只频繁航行搅动底泥的区域。水深也至关重要,探头感应部分必须完全浸没在水下,且需考虑水位波动范围(如丰水期和枯水期),确保在最低水位时探头不暴露,最高水位时不超出设备设计深度。避免将探头放置在过于靠近水底或水面的位置,以防沉积物干扰或大气复氧影响。对于需要监测垂向分层的深水水体,则需使用浮标式或剖面监测系统。 第三点是水质本身的均匀性 目标是在所选点位附近一定范围内,水质参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相对均匀。避免选择靠近明显污染源(如生活污水直排口、工业排水口、农业径流集中汇入点、垃圾堆放点)的近距离下游,除非监测目标就是污染混合过程本身。同样,也要避开水体中自然或人为造成的局部异常点,例如泉水涌出点、地下水渗入点、藻类异常聚集区或死水回流区。确保监测点采集的水样是目标水体的“典型”样本。 第四,基础设施与安装维护的可行性 安装点必须便于设备的物理固定、电力供应(如需要市电)和数据传输(有线或无线信号)。岸基安装需有稳固的基础(如混凝土墩、栈桥、专用监测房);浮标式安装需有安全的锚泊系统,并考虑航道和风浪影响。点位应易于运维人员安全、常规地接近,进行校准、清洗、更换耗材(如试剂)和故障检修。过于偏远、交通不便或存在安全隐患(如陡峭河岸、深水区无防护)的点位会增加维护成本和风险。同时,需评估环境条件对设备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洪水、冰冻、台风)、生物附着(贝类、藻类)、漂浮物撞击、泥沙淤积以及人为破坏的可能性,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如防撞栏、防生物附着装置、防盗设施)。 第五,数据通信与电力保障是长期运行的基础 确保安装点有可靠的数据传输途径(如4G/5G信号良好、光纤可达或无线电传输路径通畅)和持续的电力供应方案(市电接入、太阳能/风能搭配电池)。信号弱或电力不稳定的点位会导致数据缺失或设备停机。最后,法规符合性与安全性是底线。安装点位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保法规、水资源管理要求以及特定功能区(如水源保护区)的保护规定。避免设置在禁入区或可能引发产权纠纷的地点。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安装和后期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措施。 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仪安装点的选择是一个多目标优化过程,,没有绝对完美的点位,只有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目标,通过实地勘察、历史数据分析(如有)和专业判断,选择相对最优的方案。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38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