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评估水体受有机物及可氧化无机物污染程度的核心指标,其准确监测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治理成效。构建一套科学、高效、可靠的监测设备部署方案,是获取代表性数据、实现精准监管的关键前提。该方案需统筹空间布局、设备选型、技术保障与数据应用,形成覆盖全面、运行稳定、响应迅速的监测网络。 空间部署遵循重点优先、兼顾全面原则 首要聚焦环境敏感区与风险高发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及入库/入河关键节点)必须设立固定式自动监测站,筑牢安全防线;重要省/市界断面、国控/省控考核断面部署实时监测点,厘清污染责任;敏感生态区域(如湿地、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重要渔业水域)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河段实施重点监控。 针对河流水系,在干流上游背景断面、主要支流汇入口、重要水功能区交界处及下游控制断面加密布点,形成污染迁移追踪链。对于湖泊水库,需依据水体流动特征,在主要入湖河口、湖心区、近岸富营养化易发区、饮用水取水区及出湖口科学设置监测点位,特别关注藻华高发水域。此外,大型市政或工业排污口下游、农业面源污染突出的流域出口、汛期易受冲刷影响的区域,应作为强化监测或增设临时移动监测的重点。 设备选型与配置需因需适配 固定式水质自动监测站(水站)是骨干力量,适用于需连续实时监控的关键点位(如水源地、国控断面、重点排污口下游)。水站核心需配备高精度在线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主流技术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滴定-光度法或电极法,仪器必须具备自动采样、高温消解(需精密恒温控制于25±0.5℃)、滴定反应、光度检测及数据采集传输一体化功能。为保障试剂稳定性和反应准确性,水站必须配备恒温装置维持消解环境,并配置冷藏单元专门储存易变质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等试剂。 对于监测范围广、点位分散或基础设施薄弱的区域(如偏远山区水源、农村分散水体),以及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需求,移动监测车和便携式高锰酸盐指数快速测定仪是重要补充。便携设备多基于比色法或预制试剂包(消解比色一体管),操作简便快捷,虽精度略低于固定站设备,但响应迅速、机动性强,适用于大范围普查、定期巡检和应急响应。 运行保障体系确保“数据准确、稳定可靠” 设备安装环境至关重要:固定水站站房需满足防潮、防雷、恒温(维持仪器最佳工作温度)要求,并提供稳定不间断电源(UPS)。采样单元是源头保障,采样口必须设置在水体主流区、水面以下0.5米处(避开表层漂浮物和底泥扰动),并配套安装自动防淤堵装置及采样管路自动清洗设施,防止堵塞和生物附着。数据稳定传输是生命线,所有在线监测设备必须集成可靠的数据采集传输仪(DTU),通过4G/5G无线网络或有线光纤,将分钟级或小时级监测数据实时、安全地上传至中心监管平台。 建立完善的运维与质控体系是核心 制定严格的定期巡检计划(如每周检查采样泵、管路通畅性;每月进行传感器校准与标准溶液核查;每季度更换关键试剂、耗材),实施“设备自检、标准样品考核、实验室平行样比对”三级质量控制制度。通过监管平台远程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试剂余量、异常报警代码、仪器参数),确保故障得到快速响应(如2小时内远程诊断排查,24小时内技术人员抵达现场维修)。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39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