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澈的自来水从龙头流出,我们很少会怀疑它的安全性。然而,一旦其中重金属含量超过安全标准,这看似无害的生命之源便可能悄然转化为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重金属污染因其毒性、蓄积性和难以降解的特性,对饮用者构成多层次、长期的严重威胁。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测定设备是台式水质重金属分析仪。
一、直接而剧烈的急性与慢性中毒 急性危害: 虽然罕见,但极高浓度的重金属(如砷、汞)摄入可导致急性中毒,引发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休克甚至死亡。 慢性危害(更普遍且隐匿): 神经系统损伤: 铅、汞、锰等是公认的“神经毒素”。铅尤其危害儿童发育中的大脑,可导致永久性智力下降(IQ降低)、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行为问题。成人长期接触可引发记忆力减退、疲劳、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木、疼痛)。汞(尤其是甲基汞)损害大脑和神经系统,影响运动协调、视听觉、语言能力。 肾脏损伤: 肾脏是重金属排泄的主要器官,也是主要靶器官。镉、铅、汞等长期蓄积可导致肾功能衰竭。镉引发的“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便是因肾小管损伤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骨质疏松和剧痛的着名案例。 肝脏损害: 砷、铅、镉等可在肝脏积累,干扰肝功能,导致脂肪变性、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心血管系统疾病: 铅、镉、砷的长期暴露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风险增加显着相关。砷中毒可引发特有的“乌脚病”(外周血管疾病)。 骨骼系统: 铅可替代钙沉积在骨骼中,影响骨骼发育(儿童)和强度(成人)。镉干扰钙代谢,导致骨质疏松、骨骼疼痛、易骨折。 血液系统: 铅能抑制血红蛋白合成,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易倦。 二、致癌与致突变风险 明确致癌物: 砷(无机砷)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人类致癌物,长期摄入与皮肤癌、肺癌、膀胱癌、肝癌、肾癌等多种癌症风险显着增加相关。镉和六价铬(铬VI)也被列为1类人类致癌物,主要与肺癌、前列腺癌等相关。 潜在遗传损伤: 多种重金属(如砷、铅、铬VI)具有遗传毒性,可损伤DNA,诱发基因突变,增加后代出生缺陷和癌症易感性风险。 三、对特殊人群的致命威胁 胎儿与婴幼儿: 重金属(尤其是铅、汞)能轻易穿过胎盘屏障,或通过母乳传递。此时神经系统发育最为脆弱,即使低剂量暴露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发育损伤(智力、行为、运动能力)。铅暴露无安全阈值。 儿童: 儿童单位体重摄入的水量更大,吸收率更高,排毒能力更弱。铅暴露对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尤为突出。 孕妇: 重金属暴露增加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风险,并通过母体传递给胎儿。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 其肝肾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免疫力较弱,对重金属的毒性更为敏感,原有疾病可能因重金属负担而恶化。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39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