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潺潺流出。这看似简单的过程,背后却蕴含着一整套复杂的水处理工艺和严格的水质标准。其中,二氧化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中。在户外,可用便携式二氧化氯检测仪进行分析测定。那么,水中二氧化氯的含量究竟多少才算正常?这个标准又是如何制定的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一、二氧化氯广泛用于水杀毒 与传统氯气消毒相比,二氧化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二氧化氯的氧化能力极强,能迅速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孢子等微生物,消毒效果持久。它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的三卤甲烷等致癌副产物远低于氯气,大大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铁、锰离子以及由藻类、微生物产生的土霉味、腥臭味,改善水的口感和色泽。 正因如此,二氧化氯成为了许多水厂首选的消毒方式。然而,“是药三分毒”,消毒剂也不例外。过量摄入二氧化氯及其副产物会对人体健康(如影响红细胞功能)造成潜在风险,并可能产生令人不悦的刺激性气味。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安全的含量标准至关重要。 二、国家标准的明确规定 在我国,饮用水安全的首要权威标准是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该标准对二氧化氯的指标做出了明确且详细的规定: 出厂水标准:在水厂出水口,二氧化氯的浓度应控制在0.1~0.8 mg/L之间。 下限(0.1 mg/L):确保消毒效果。如果含量低于此值,可能无法有效杀灭管网中的微生物,无法保证水在输送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 上限(0.8 mg/L):保障人体健康和使用体验。超过此值,水的刺激性气味会加重,长期过量摄入也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管网末梢水标准:水流经漫长的市政管道,到达用户龙头时,二氧化氯会因与微生物、有机物反应而有所消耗。因此,对其末梢水的要求有所放宽,但同样有底线——≥0.02 mg/L。 这个“≥0.02 mg/L”的要求被称为“余量”标准。它像一个“守夜人”,确保了从水厂到用户家的整个输送过程中,消毒作用始终存在,防止细菌在管网中二次滋生。 简单来说,一个合格的供水系统,从出厂到您家水龙头,二氧化氯含量必须在0.02 mg/L 至 0.8 mg/L 这个安全区间内动态变化。 三、除了饮用水,其他场景有标准吗? 除了饮用水,二氧化氯也常用于游泳池水、食品加工消毒、医疗环境消毒等。这些场景都有其相应的标准: 游泳池水:通常要求余量维持在0.1~0.6 mg/L之间,既能有效消毒,又能避免对游泳者眼睛和皮肤造成强烈刺激。 医院污水消毒:要求更为严格,投加量和接触时间都有具体规定,以确保彻底杀灭病原体。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40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