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快速测定仪

实验室COD仪器服务商
提供整体检测解决方案!



首页 > 技术文章 > 提升便携式蓝绿藻分析仪器精度与稳定性指南

提升便携式蓝绿藻分析仪器精度与稳定性指南

时间:2025-09-09 09:43:12   访客:12

便携式蓝绿藻分析仪因其快速、现场即时检测的优势,已成为环境监测、水产养殖和水体预警的重要工具。然而,其精度与稳定性易受操作、环境及仪器自身状态的影响。要确保数据准确可靠,需从人、机、料、法、环五个维度系统性地进行优化。

一、 严格规范操作流程

不规范的操作是引入误差的首要原因。

精准校准(Calibration): 校准是精度的基石。务必使用仪器指定的原厂或认证的标准溶液。校准前应保证比色皿或传感器窗口洁净。对于荧光法仪器,需定期进行“零点校准”(使用超纯水)以消除本底干扰,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周期进行“量程校准”。若水温变化剧烈(如从空调房到户外),应重新校准。

正确采样与样品处理: 水样应具有代表性。取样前,将原水样摇晃均匀(若需测量总藻则需剧烈摇晃以破碎细胞),但避免产生过多气泡。静置等待气泡消散后再注入比色皿,则气泡会严重散射光线,导致读数虚高。注入量要适中,避免过满或不足。比色皿的透光面必须保持洁净,无指纹、水渍或划痕,使用专业的擦镜纸擦拭。

二、 精心维护与保养

仪器自身的状态直接决定其稳定性。

光路系统清洁: 光学窗口的污染是稳定性的大敌。每次使用前后,都应用柔软的棉签或擦镜纸蘸取清水或稀释的酒精轻轻清洁光学传感器窗口和比色皿。严禁使用硬物刮擦。

定期性能验证: 即使日常校准通过,也应定期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验证,以评估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性。如发现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查找原因或联系厂家进行检修。

电池管理与存放: 保证供电充足且稳定。低电量可能导致光源强度或检测器灵敏度下降,影响读数。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将仪器存放在干燥、阴凉、清洁的环境中,避免光学元件受潮发霉。

三、 充分考虑环境干扰与补偿

环境因素是现场检测中最易被忽视的变量。

温度补偿: 藻类的荧光效应受温度影响显着。绝大多数现代分析仪都内置温度传感器并进行自动补偿。确保温度探头与水样充分接触并稳定后再读数至关重要。在温差大的环境中,可将仪器和水样在现场放置一段时间,使其温度接近环境温度后再测量。

避光测量: 强烈的环境光(尤其是太阳直射)会干扰荧光信号的检测,导致读数偏低。测量时,应使用遮光盖或用手、身体遮挡比色皿上方,确保在暗环境中进行检测。

干扰物质识别: 水体中的浊度、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等会吸收或散射激发光和发射光,造成“淬灭”效应(读数偏低)或背景干扰(读数偏高)。高端仪器通常内置了补偿算法。了解水体的基本背景状况,有助于对测量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对水样进行过滤(测游离藻素)与原样(测总藻)对比测量。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4018.html

上一条: 降低水中总氮含量的几种化学方法 下一条: 如何避免台式水质溶解氧测定仪买贵了?

热门资讯

 
  • 水中硫酸盐超标会带来哪些危害发生?
  • 水样中溶解氧过高将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 土壤总有机碳TOC的三个常用测量方法
  • 如何检测井水水质好坏?井水水质检测很有必要
  • 总氮检测结果为负值是什么因素,如何解决?
  • 常用的余氯检测方法
  • 水样检测中总磷一定要消解吗,如果不消解会如何?
  • 饮用水中的磷含量超标,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 水体中铁含量超标的5大危害!
  • 如何增加水中溶解氧?
  •  
     

    热门产品

    BOD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BOD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五参数在线自动监测仪
    五参数在线自动监测仪
    水质在线COD监测仪
    水质在线COD监测仪
    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磷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磷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铬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总铬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业务电话:
    181-5666-5555
    7*24小时 全天候技术服务支持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390号商会大厦15楼

    扫描二维码
    本公司网站如有素材图片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修改!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2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3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