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环境监测领域,"高锰酸盐指数"是一个关键指标,它衡量的是水体中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户外检测,可用便携式高锰酸盐测定仪。当这个指数异常偏高时,就如同水体拉响了“红色警报”,标志着水生态系统正在承受巨大压力,面临着多方面的严重危害。 一、消耗溶解氧,引发生态崩溃 这是高锰酸盐指数过高最直接、最致命的危害。水体中过量的有机物在降解过程中,会成为微生物盛宴的“口粮”,好氧微生物会疯狂繁殖并进行分解活动,这个过程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导致缺氧甚至无氧: 溶解氧被迅速耗尽,导致水体陷入缺氧(Hypoxia)状态,严重时甚至形成厌氧(Anoxia)环境。 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鱼类、虾蟹等水生动物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在缺氧环境下,它们会窒息死亡,引发大规模的“鱼潮”事件。尤其对冷水性鱼类(如鲑鳟鱼)和高耗氧生物来说,这是灭顶之灾。 生态系统结构破坏: 水生生物链断裂,敏感物种消失,只剩下一些耐低氧的物种(如某些蠕虫、摇蚊幼虫),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变得单一而脆弱。 二、恶化水质,产生毒性物质 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会发生本质变化,从好氧分解转变为厌氧发酵。 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厌氧发酵会产生一系列令人不快的副产物,如硫化氢、氨氮、甲烷 等。这些物质不仅具有毒性,进一步危害水生生物,还会使水体发黑发臭。 水体黑臭化: 硫化氢与铁等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导致底泥和水体变黑。同时,各种臭味气体释放到空气中,形成感官上的强烈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三、富营养化进程的“加速器” 高锰酸盐指数偏高往往与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过多的有机物本身就是植物生长的“营养源”。 促进藻类暴发性繁殖: 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物会释放出氮、磷等营养盐,为藻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 形成恶性循环: 藻华(水华)爆发后,藻类生物量急剧增加。当这些藻类死亡后,其残骸又成为新的有机物,进一步推高高锰酸盐指数,并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更多氧气。如此循环往复,使富营养化问题陷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 四、破坏景观与旅游价值 一条河水清澈、鱼虾嬉戏的河流是美丽的风景,而一条散发着恶臭、颜色黝黑的河流则让人避之不及。高锰酸盐指数过高的水体必然伴随感观性状的恶化,使其丧失娱乐、旅游和经济价值,对当地的旅游业、房地产业和相关投资环境造成沉重打击。 控制高锰酸盐指数的根本在于减少有机污染物的输入。这需要我们从源头抓起,加强污水处理,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的流失;保护河湖岸带,恢复湿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40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