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估河流健康时,我们常常会遇到“COD”这个关键指标。化学需氧量,简称COD,是衡量水体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总量的一个重要参数。简单来说,它就像是河流的“代谢负荷”,数值越高,意味着水中的“垃圾食物”(有机污染物)越多,消耗水中宝贵溶解氧的潜力就越大,从而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在线COD水质测定仪是常用到的检测仪器。 那么,一个自然的户外河流,其COD的正常含量应该是多少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范围。 一、 清洁河流的基准 在无人为干扰或干扰极小的原始、清洁河段,COD主要来源于自然过程。例如:流域内的落叶、枯枝在水中缓慢分解,释放出有机物。雨水流经土壤,会携带一部分天然的腐殖质进入河流。藻类分泌物、浮游生物及其残骸。 在这些自然来源下,河流的COD浓度通常维持在较低水平。国际上和我国普遍认为,对于一条清洁或仅受轻度影响的山涧溪流、森林河流,其COD的正常含量范围大致在 10毫克/升(mg/L)以下。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水源地或河流源头,这个数值可以低至 5 mg/L 甚至更低。这个范围可以被视为河流的“自然本底值”,是衡量其后是否受到污染的基准线。 二、 正常范围的波动与影响因素 “正常”是一个相对概念,需要结合具体环境来理解。一条河流的COD在15-20 mg/L可能仍然是健康的,而另一条河流若从5 mg/L升高到15 mg/L,则可能已亮起警报。影响COD正常含量的自然因素包括:流域特征与季节、地理位置,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植被类型不同,其“本底值”也存在差异。 一条河流的健康状态,不仅看其COD的瞬时值,更要看其长期的变化趋势以及是否偏离了其自身的“历史正常水平”。 对于大多数我们期望保持良好水质的户外河流,将COD控制在 20 mg/L以内 是一个普遍认可的安全目标。 三、 超出正常范围:污染的红色警报 当河流的COD含量持续超过20 mg/L,尤其是不随季节回落时,这通常是一个明确的污染信号。含量在20-50 mg/L表明水体受到轻度至中度有机污染,而一旦超过50 mg/L,甚至达到100 mg/L以上,则意味着水体正遭受严重污染,水生环境可能面临缺氧风险。 在专业的水质评估中,COD常与另一个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结合使用。BOD测量的是微生物在5天内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它更具体地反映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污染。 COD vs. BOD:COD值通常高于BOD,因为它不仅能氧化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还能氧化一些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如木质素)和部分无机还原物。 比值的意义:COD/BOD的比值可以帮助判断污水的可生化性。如果比值较高(如远大于3),可能意味着水中含有大量难以被微生物自然分解的有机物,这类污染更难通过常规生物处理方法去除,可能需要更高级的治理技术。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40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