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油含量技术解析
时间:2025-07-05 16:43:03   访客:219

红外分光光度法作为水中油类检测的国标方法(HJ 637-2023),通过捕捉油分子化学键的特征红外吸收实现精准定量。其技术核心在于特征波段捕获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的精密关联,以下为全流程深度解析:

一、检测原理:分子振动的光谱指纹

油类物质的碳氢键在红外光谱区呈现特异性吸收:

甲基(-CH):在2960 cm⁻¹处产生不对称伸缩振动峰

亚甲基(-CH-):在2930 cm⁻¹处展现不对称伸缩振动峰

芳香环(Ar-H):在3030 cm⁻¹附近出现特征吸收

通过测量这三个特征波段的吸光度值(A<sub>2930</sub>、A<sub>2960</sub>、A<sub>3030</sub>),建立与油浓度的线性关系:

总油含量 (mg/L) = K × (A<sub>2930</sub> + A<sub>2960</sub> + A<sub>3030</sub>)

其中校正系数K需通过标准油样标定,不同油品K值存在差异(如原油K=1.25,柴油K=1.42)。

二、关键操作流程:从萃取到定量

1. 样品前处理:萃取与净化

萃取剂选择:四氯乙烯(C<sub>2</sub>Cl<sub>4</sub>)替代传统四氯化碳,具有低毒性、高沸点(121℃)特性,对烷烃、芳烃萃取率>95%

萃取操作:取500 mL水样加入50 mL四氯乙烯,振荡2分钟,静置分层后收集有机相

脱水净化:通过5 g无水硫酸钠柱去除微量水分,确保红外透过率>90%

2. 仪器校准:基线精修技术

零补偿校正:将纯四氯乙烯注入10 cm石英比色皿,扫描2800-3100 cm⁻¹建立基线配制5-100 mg/L系列标准溶液,拟合三波段总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方程(R2>0.999)

3. 样品测定:三波段同步扫描

将萃取液注入固定光程比色皿(通常4 cm或10 cm)

红外光谱仪以4 cm⁻¹分辨率扫描,自动计算:

A<sub>总</sub> = A<sub>2930</sub> + A<sub>2960</sub> + α·A<sub>3030</sub>

(α为芳烃校正因子,通常取0.8-1.2)

三、技术突破点:抗干扰设计

1. 悬浮物干扰消除

硅酸镁吸附柱净化:去除动植物油等极性干扰物(吸附率>98%)

低温冷冻法:将萃取液置于-20℃冷冻30分钟,析出蜡质杂质

2. 水分子干扰抑制

双光路补偿系统:参比光路放置脱水后的空白萃取剂,实时扣除溶剂背景

特征峰基线校正:以3060 cm⁻¹为基准点拟合本底吸收曲线

红外分光光度法凭借分子指纹特异性与标准化操作体系,在环境监测、石化、海洋监管等领域持续发挥基准作用。当实验室技术人员将萃取液注入比色皿,光谱仪捕获的不仅是2930 cm⁻¹处的吸收峰,更是碳氢键振动传递的污染信息——这种将分子振动转化为定量数据的科学逻辑,使其成为扞卫水质安全的精密哨兵。


返回

© Copyright 2023 迈德施科技 版权所有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