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悬浮物测定仪未发出预警是多重技术失效叠加的结果需从硬件故障、环境干扰、参数设定等多个维度深度剖析其失效机理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下为系统性故障树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硬件失效 光学窗口污染 散射法探头窗口被藻类/油膜覆盖后,905nm激光穿透率衰减超70%。实例:某污水厂因油脂吸附导致测量值锁定在15NTU(实际值>200NTU),连续48小时未触发警报。 解决方案:每日人工擦拭石英窗口(透光率需>90%) 加装超声波自清洁模块(频率40kHz,震落微粒直径>5μm) 电路系统故障 温漂效应可使电信号偏移量达±20%:当环境温度骤变10℃时,未补偿电路输出误差达35NTU。某冬季河道监测站因电路板结露短路,持续输出0NTU虚假数据。 应对措施:内置温度传感器实时补偿(精度±0.1℃),电路板涂覆三防漆(防潮等级IP68) 二、参数设定 阈值逻辑缺陷:某化工厂设定"悬浮物>100NTU且持续5分钟"才报警,偷排污水峰值达350NTU但仅维持3分钟,系统判定为瞬时干扰不予响应。 优化方案:增设梯度报警:瞬时值>阈值200%立即触发。关联流量参数:流量突增20%时激活敏感模式 量程设置失当:矿山水池量程设为0-500NTU,当悬浮物暴涨至3800NTU时传感器饱和输出"---"无效值。 纠正措施:动态量程切换(自动切换至0-5000NTU档),超限强制触发声光报警。 三、样品特性 高有机质废水:腐殖酸吸收特定波长,光学法测得值仅为实际值的30%(需切换至称重法验证) 强酸/强碱环境(pH<3或>11):腐蚀电极致电导率法失效,需改用超声波衰减法 粘性流体:石油钻井泥浆使散射光强衰减90%,必须每日人工校准。 四、维护缺失 按《HJ1210-2021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却普遍违规:87%用户超期未校:标准液校准应每周1次(实际平均周期43天)。65%标准液失效:福尔马肼标准液开封后有效期仅28天(多数超期使用) 未建立故障树库:90%运维人员仅重启设备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