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水库中重金属镉(Cd)的浓度超出安全标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为0.005毫克/升),它便不再是单纯的化学指标异常,而成为潜伏在水源中的慢性毒剂。可通过总镉水质在线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控。镉通过饮用水、灌溉农作物及水产品等途径进入人体,因其极强的生物蓄积性和缓慢的排泄速度(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即使低剂量长期暴露,也会对多个器官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渐进式损伤。 一、肾脏 镉进入人体后,约1/3蓄积于肾脏皮质,与金属硫蛋白(MT)结合形成Cd-MT复合物。当超过肾脏解毒负荷时,游离镉离子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最早出现的损害,表现为尿中低分子蛋白(如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异常升高,尿钙、尿磷酸盐排泄增加。 长期累积导致间质纤维化,引发慢性肾功能减退,最终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早期肾功能损伤无明显症状,常规血检(肌酐、尿素氮)可能正常,需专项尿蛋白检测才能发现,极易被忽视。 二、骨骼系统 钙磷代谢崩溃: 镉损伤肾小管导致钙、磷重吸收障碍,同时抑制维生素D活化,造成低血钙。为维持血钙浓度,甲状旁腺激素(PTH)持续升高,促使骨骼钙质溶解释放入血(骨吸收增强)。镉直接破坏成骨细胞功能,抑制胶原合成,阻碍新骨形成。 骨骼密度下降、韧性减弱,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脊柱压缩、身高缩短,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三、其他系统广泛受累 镉促进血管内皮炎症和氧化损伤,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相关。研究显示血镉水平与心肌梗死风险呈正相关。 生殖毒性: 男性: 损伤睾丸间质细胞,降低睾酮合成,减少精子数量与活力,增加畸形率。 女性: 干扰雌激素受体功能,影响卵巢发育和卵子质量,可能导致不孕或流产风险上升。 肝损伤: 镉在肝脏蓄积可引发炎症和纤维化,削弱解毒功能。 免疫抑制: 降低T淋巴细胞活性,削弱机体抗感染和抗肿瘤能力。 四、致癌性与遗传损伤 除肺癌外,流行病学证据支持镉暴露与前列腺癌、乳腺癌、肾癌、膀胱癌等发病风险升高相关。 镉干扰DNA修复酶(如OGG1),诱导活性氧(ROS)大量产生,导致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增加,具有遗传毒性。 高危人群监测: 污染区居民定期检测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及血钙磷水平,早发现肾损伤。 镉污染如同“慢火炖煮”,其危害在无声无息中侵蚀健康根基。水库镉超标不仅是一个环境警报,更是对公共健康的严峻挑战。唯有从水源保护到个体防护构筑多重防线,方能抵御这一隐形杀手的长远威胁。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39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