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温变化是影响水库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总氯含量(包括游离氯与化合氯)对温度变化尤为敏感。气温升高会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改变水库中总氯的分布与衰减规律,进而影响水质安全与消毒效率。通常可以借助在线总氯分析仪进行实时监测。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气温身高的影响机制。 一、气温对氯衰减速率的直接影响 加速余氯降解 研究表明,温度是余氯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水温升高会加快氯与水中有机物、氨氮等物质的反应速率,导致余氯浓度快速下降。例如,在给水管网中,主体水余氯的衰减模型显示,温度的影响权重超过水质本身和初始氯浓度。夏季高温时,余氯在水库或管网中的滞留时间缩短,可能使末端余氯低于安全标准(如0.05mg/L),需增加初始投氯量以维持消毒效果。 改变氯的存在形态:温度上升可能促使化合氯(如氯胺)向游离氯转化,而游离氯更易挥发或与污染物反应。 二、气温升高的间接效应 促进底泥盐分释放 水库底泥是氯离子(Cl⁻)的重要来源。温度升高会增强底泥中Cl⁻的释放速率。例如,北塘水库实验发现,温度越高,底泥Cl⁻释放速度越快,尤其在扰动条件下,10天内0-20cm底泥中Cl⁻几乎全部释放。北大港水库研究也证实,夏季水温升高加剧了底泥盐分溶出,导致水体氯离子浓度上升。 影响微生物活动与耗氯物质 藻类增殖:气温升高可能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如青草沙水库的硅蓝藻型演替)。藻类有机物会消耗氯,并生成消毒副产物,同时藻类代谢可能释放含氯化合物,间接影响总氯平衡。 微生物群落变化:高温可能改变水体微生物结构,如硝化菌(硝化螺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丰度降低,削弱水体自净能力,加剧氮循环负荷,进而增加氯消耗。 蒸发浓缩效应 在干旱地区,气温升高会加速水库水分蒸发,导致氯离子浓缩。例如,天津滨海水库的咸化问题在夏季更显著,氯离子浓度随蒸发量增加而上升。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41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