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硝酸盐氮,这个听起来专业的名词,其实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主要来自农田化肥、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渗透。在自然界中,它本该是植物生长的养分,一旦过量进入人体,便成了隐形的健康杀手。如何得知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超标,使用台式水质硝酸盐氮分析仪一侧便知。 对婴幼儿来说,硝酸盐氮的威胁最为直接和致命。他们的胃酸浓度较低,肠道环境更适合硝酸盐还原菌生长。这些细菌会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会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的血红蛋白无法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孩子就会因组织缺氧而出现“蓝婴综合征”——皮肤呈现灰蓝色,呼吸急促,严重时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这种悲剧并非遥远的故事。2018年,某农业县就发生过一起因井水污染导致三名婴儿同时住院的事件。检测显示,他们家中的井水硝酸盐氮含量达到国家标准值的3倍以上。虽然经过抢救孩子们转危为安,但医生明确告知,这种中毒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造成长期影响。 如果说婴幼儿是硝酸盐氮最脆弱的受害者,那么成人也并非高枕无忧。 长期饮用硝酸盐氮超标的水,相当于在体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在胃酸环境下,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酸盐,进而与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这显著增加了胃癌、食道癌的发病风险。 以河南省某个历史上长期使用氮肥的农业乡为例,当地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周边地区。直到一项为期五年的追踪研究才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地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硝酸盐污染。村民们日复一日饮用这样的水,毒素在体内缓慢积累,最终突破了身体的防御底线。 除了致癌风险,硝酸盐氮对成人健康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它会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及其相关功能障碍。对孕妇而言,这种污染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与某些出生缺陷也存在关联。 更令人忧心的是,硝酸盐氮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累积性。 不同于其他污染物,硝酸盐氮超标的饮用水通常没有明显的颜色、气味改变,普通人根本无法凭感官察觉。它不像细菌污染那样会立即引起腹泻等症状,而是悄无声息地在人体内积累,当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当前,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硝酸盐氮的限值为10mg/L。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科学研究得出的安全底线。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分散式供水、私自打井取水等现象仍然普遍,这些水源往往缺乏定期检测和有效监管,成为硝酸盐氮污染的盲区。 从水源保护到末端净化,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进施肥方式;加强农村污水治理,防止直排下渗;对自备井水进行定期检测;安装有效的净水设备……这些措施看似繁琐,却关系着每个家庭的长远健康。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41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