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是水质监测中一项关键指标,它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其含量能有效反映水体的受污染程度和“自净”状态。然而,过低或过高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和水生生态系统都具有潜在危害。因此,其检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实际检测中,水样的复杂性意味着许多物质会干扰测定结果,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干扰物质及其影响机理。 目前,最常用且标准的亚硝酸盐检测方法是分光光度法,即经典的重氮-偶联反应(格里斯试剂法)。其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酰胺(或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该重氮盐再与N-(1-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盐(NED)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粉红色的偶氮染料,其颜色深度在特定波长(通常为540nm)下与亚硝酸盐浓度成正比。 任何能影响上述反应过程、溶液颜色或浊度的物质,都会构成干扰。主要干扰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 这是最主要、最常见的干扰类别,因为它们会直接参与或破坏重氮化与偶联反应。 氧化性物质:如氯、次氯酸根、臭氧、三价铁离子、过氧化氢等。这些物质会氧化关键的显色剂(如对氨基苯磺酰胺或NED),使其失活,无法完成显色反应,从而导致测定结果显着偏低(负干扰)。水样中残留的消毒剂是此类干扰的常见来源。 还原性物质:如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亚铁离子、碘化物以及某些有机物。它们会与亚硝酸盐竞争,消耗掉反应所需的酸,或者直接将参与重氮化反应的亚硝酸还原成一氧化氮(NO)或其他氮氧化物,从而阻止了重氮盐的形成。这同样会导致测量值偏低。 二、能与亚硝酸根离子或显色剂发生反应的物质 伯胺类化合物: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能与伯胺反应生成氮气。如果水样中存在游离的伯胺,它们会直接消耗掉待测的亚硝酸盐,导致测量结果严重偏低。这是一类非常直接且强效的负干扰。 深色或浑浊物质:水样如果本身带有颜色(如来自腐殖质的黄色、工业废水的其他颜色)或较为浑浊(含有悬浮物、藻类、细菌等),会在光度法测量时产生背景吸光度。这会掩盖或叠加在目标粉红色染料的吸光度上,导致最终的吸光度读数偏高,从而产生正干扰,使结果虚高。 重金属离子:某些重金属离子,如铜、铅、镉等,可能与显色剂(特别是NED)形成络合物或发生沉淀,影响偶联反应的效率和显色稳定性,从而导致结果不准,通常表现为负干扰。 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根据水样的具体来源和特性,选择适当的预处理方法(如过滤、掩蔽、稀释),并严格遵守标准操作流程,才能有效消除干扰,揭示水样中亚硝酸盐的真实含量,为水质评价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40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