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因其设备成本低、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的检测。对于水中锑(S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通过锑与特定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进而进行定量分析,是一种非常实用且高效的技术。 分光光度法测定锑的核心是显色反应。其基本原理是:水样中的锑离子(通常是Sb(III))在酸性介质中,与特定的有机显色剂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稳定的、在特定波长下有强烈吸收的有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值与水中锑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即吸光度(A)与浓度(C)成正比关系(A = εbC)。通过测量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即可计算出水样中锑的准确含量。 常用的显色剂包括5-Br-PADAP(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结晶紫、罗丹明B等。其中,5-Br-PADAP因其与锑形成的络合物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而备受青睐。 检测步骤详解 1. 水样预处理: 采集的水样可能含有悬浮物、有机物或其他干扰离子,且锑可能以不同的价态存在。因此,检测前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 消解: 若水样含有有机物或锑被包裹在悬浮颗粒中,需采用酸消解法。通常加入硝酸-硫酸混合酸,加热至样品清澈透明,以彻底破坏有机物并将所有形态的锑转化为可测定的离子形态。 价态还原与掩蔽: 为保证显色反应的专一性,通常需要将水中的Sb(V)还原为能与显色剂反应的Sb(III)。常使用碘化钾-硫脲作为还原剂和掩蔽剂。碘化钾不仅能将Sb(V)还原为Sb(III),其生成的KI3还能与Sb(III)形成配合物,从而增强后续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同时,硫脲可以掩蔽某些干扰离子(如Cu2?)。 2. 显色反应: 取适量预处理后的水样或标准溶液于比色管中。 调节酸度: 精确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或硫酸,维持反应所需的最佳酸度环境(通常为较强酸性)。 加入显色剂: 加入5-Br-PADAP等显色剂溶液,并定容至一定体积。 反应稳定: 剧烈振荡混合均匀,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如15-20分钟),确保显色反应完全且生成的络合物颜色达到稳定。 3. 吸光度测量: 选择一台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根据所用显色剂-锑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例如,使用5-Br-PADAP时,最大吸收波长通常在606 nm附近)设置仪器。 用参比溶液(通常为所有试剂但不含锑的空白溶液)校正仪器零点,以消除试剂本身颜色的干扰。 将充分显色的待测溶液倒入光径为1cm的比色皿中,放入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值。 4. 绘制标准曲线与结果计算: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锑标准溶液,与待测水样进行完全相同的预处理和显色操作。 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锑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理想状态下应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将待测水样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中,即可计算出水样中锑的浓度。若水样在预处理阶段经过了稀释或浓缩,需在计算时进行相应换算。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锑,其方法检出限可低至1-2 μg/L,线性范围良好,相对标准偏差(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准确度)均能满足常规水质监测的要求。该方法是实验室日常监测的可靠手段,尤其适合基层单位及现场快速筛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基于分光光度法的在线自动监测仪也已出现,通过液液微萃取等技术富集和显色,实现了对地表水中痕量锑的连续、自动监控,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41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