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测定水中油类污染物含量,对于保护水环境、评估污染程度、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以及履行环保法规至关重要。检测方法众多,但根据其原理、应用场景及精度要求,分光光度法使用比较普遍且广泛。 标准实验室方法:追求高精度与法规符合性 这类方法通常在具备专业设备和人员的实验室内进行,步骤规范,结果精确度高,是环境监测标准(如中国国标GB/T 16488-2020、美国EPA方法等)和执法仲裁的主要依据。核心目标是获得可靠、可溯源的“油和油脂”总量数据。 红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利用油类物质中甲基、亚甲基的C-H键在特定红外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水样经四氯乙烯或四氯化碳溶剂萃取后,在红外测油仪上测量萃取液的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定量计算出油含量。 核心步骤: 酸化样品(破乳,释放结合油)。 溶剂萃取(将水中的油转移到有机溶剂中)。 脱水除杂(通过无水硫酸钠柱去除萃取液中的水分和悬浮杂质)。 红外光谱测量(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换算浓度)。 显着优点: 精度高、重现性好: 是国内外广泛认可的标准方法,仲裁依据。 灵敏度适中: 检测限通常可达0.1 mg/L左右。 抗干扰较强(相对): 对非烃类极性物质(如动植物油脂)也有响应,符合“油和油脂”的常规定义。 测量总烃含量: 反映C-H键总量,代表石油烃和动植物油脂总和。 主要局限: 耗时: 样品前处理(萃取、脱水)步骤多,单样分析时间较长(通常需数十分钟至小时级)。 需使用有毒溶剂: 四氯乙烯等溶剂对人体和环境有害,需严格管理和处置。 需专业人员与实验室环境: 操作相对复杂,依赖专业仪器(红外测油仪)。 非特异性: 无法区分油的具体种类。 重量法 (Gravimetric Method - 如GB/T 16488-2020 中的方法A) 原理: 这是最经典的物理方法。水样经正己烷或石油醚萃取,将油类物质转移到溶剂中。然后蒸发除去溶剂,最后称量残留的不挥发油性物质的重量,计算水样中的油含量。 核心步骤: 酸化样品。 溶剂萃取。 萃取液脱水(无水硫酸钠)。 溶剂蒸发(通常在恒温水浴和干燥箱中进行)。 干燥并称量残渣重量。 显着优点: 原理直观: 直接测量可萃取、不挥发的“油和油脂”物质总量。 设备要求相对较低(基础版): 核心设备是分析天平、蒸发装置、烘箱。 是重要的参比方法: 常作为其他方法(如红外法)校准或验证的基础。 主要局限: 操作极其繁琐耗时: 溶剂蒸发、干燥、恒重过程漫长(单样常需数小时甚至过夜)。 灵敏度较低: 检测限较高(通常 > 2 mg/L),难以准确测量低浓度样品。 溶剂挥发损失: 低沸点油组分可能在蒸发过程中损失,导致结果偏低。 易受干扰: 萃取液中任何不挥发的非油性有机或无机残留物(如颗粒物、某些洗涤剂)都会被计入,导致正误差。 同样使用大量有机溶剂: 存在健康和环境风险。 红外分光光度法(IR) 作为当前主流的实验室标准方法,在精度、抗干扰性和法规符合性方面表现优异,是获取权威数据的基石。
本文连接:http://www.codjiance.com/newss-3966.html
|